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徐 淑 娥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 高效课堂越来越被从事教育的我 们所重视 。 高效课堂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, 更要重视课堂的 高效益。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有高效率, 更有高效益呢?制约一 节课是否高效的因素有哪些?我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:
一 、要了解学生,做到因材施教 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 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,每 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, 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, 首先要了 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。 ”
1 、了解学生个性。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 到老师的夸奖,因此,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,可激发其学 习兴趣,增强其竞争意识,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。
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。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,而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。 有事实表明, 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 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。 因此,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 差工作, 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。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 生成绩的进步, 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, 对学生能积 极地发言、认真地练习,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。我们 适当的激励, 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, 实现课堂更大面积 高效作准备 。
2 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。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,旧知识
总是要参与其中的,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,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 的科技含量, 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,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 碍 。比如,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,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 出问题, 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, 同时又应用于生 活实际,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;同时,教师 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, 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 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,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 多实际问题 。
二 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
叶澜教授说:“ 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, 每一句话语, 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。 ” 是的,只有学会倾听, 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, 才能与学生形成平 等与友好,理解与尊重,信任与接纳,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,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。 这样, 在平等 、 和谐、 快乐 、 安全的课堂氛围中, 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, 学生表现出 他们的天性和聪颖。因此,有人说:“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” !倾听 这一行为, 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。 善于学习的学生 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。
倾听学生的发言,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。把学 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, 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, 他的 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。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, 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, 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
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。
三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
我们知道,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,也是杂乱无章的,必 然也是低效的。要创造高效的课堂,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,充分 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 分 、 目标掌握得不明确, 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。 新《标准》 )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,对不同学段的教 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。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 《标 准》 ,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,要严格按照《标准》的要求对照 执行。首先,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。就跟打篮球一样,篮 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, 自然就丧失了信心; 而篮筐 太低了, 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, 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 的喜悦 。其次,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,要充分考虑到三维 目标的统一 。知识与技能 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、过程与方法,这 三个方面同等重要,缺一不可 。再次,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 好 、中、差三个层次 。根据因材施教原则,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 因人而异,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, 要避免 一概而论。 要保证课堂上 80%以上的学生掌握 80%以上的课堂教 学内容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 习; 而对于那些后进生,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 求,让他们循序渐进。
四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
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,积极地探索知识并 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,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, 我认 为,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,成功的课 。
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,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活动,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 、志趣 、理 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。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 、 探 索性、 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, 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。 通过精心设置支架, 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,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,引起反思,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,从 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。因此,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,师 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。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, 教师若能善 于结合实际出发,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,将学生置身于 “ 问题 解决 ” 中去,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,吸引学生,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, 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, 从而改变被动状态,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其次,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,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 是课堂教学的中心, 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 法 。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, 才是最佳学习 途径。因此,教学过程中,要彻底改变 “ 注入式,满堂灌,教师 讲,学生听 ” ,把知识强行 “ 塞入 ” 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 念。教师要由 “ 演讲者 ” 转变为 “ 编剧 ” 和 “ 导演 ” 。当然,我们不仅 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, 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 、 富有感染
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 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, 促 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。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, 激发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、积极性 。
五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
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,预 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, 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 设的满满的,不留一点余地 。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, 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,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 成, 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, 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 结果是 0,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,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 连接而已, 这就需要时间 。 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 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去实践、去探索、去发现,这样才能让学生 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,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。要相信学生:我们 给学生一个天地,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。
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, 我们必须本着 “ 一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” ,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,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, 不断总结,不断完善和创新,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,提高学 生学习的质量 。
2011年 8月 30日
。